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燕紅
【資料圖】
8月5日,第四屆中國脊髓性肌萎縮癥(簡稱“SMA”)大會開幕式暨《中國SMA患者生活質量研究》新聞發布會于線上正式召開。本次大會由美兒SMA關愛中心主辦,中國罕見病聯盟、中國SMA診治中心聯盟共同指導。以“煥新生共前行”為主題,社會各界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下如何幫助更多SMA患者群體建立規范化診療及疾病管理意識,改善長期生活質量,助力罕見病防治事業發展。
首個《中國SMA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發布:患者用藥后獲益明顯
脊髓性肌萎縮癥,作為第一批被納入罕見病目錄的疾病,具有高致亡性、致殘性,被稱為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殺手?;颊叨嘣趮胗變浩诎l病,進而出現全身性的肌無力和肌萎縮,難以實現翻身、豎頭、爬、坐等基本運動功能,終生需依靠輪椅及輔具。重癥患者呼吸、吞咽受累后,生命會受到嚴重威脅,甚至一場感冒就會讓患兒被送入ICU,往返于生死之間。
幸運的是,隨著特效藥物的出現,這種“殘酷”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被遏制。2022年1月,SMA治療藥物被納入我國國家醫保報銷范圍后,SMA治療也邁入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時代,不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大關注,藥物的廣泛可及也讓大量原先無望的患者得以受惠。
此次發布的《中國SMA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簡稱《研究》)共收集到1175份有效樣本。其中,大多數為2型患者,占比63.0%;1型患者、3型患者占比分別為12.2%、24.6%。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自諾西那生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以來,開始使用該藥的患者家庭大幅增多。有76.4%的患者是在醫保覆蓋后開始用藥。整體而言,無論是使用諾西那生鈉還是利司撲蘭,用藥患者,尤其是長期用藥的患者,與不用藥的相比,其日常活動的自主程度有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平均得分也更高。對于2型患者來說,與從未治療的患者相比,用藥可以降低他們突發急癥的入院比例。
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表示,SMA診療在政府部門、慈善機構、企業和患者組織的共同努力下,發生了很多積極的變化。企業讓患者有對癥治療的好藥可用,政府和保障政策則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讓患者用得起藥。自從治療藥物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以來,前去就診的患者翻了幾倍。慈善機構和患者組織則在其中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藥物治療只是一環 SMA患者需長期多學科管理
盡管如此,SMA的攻克之路仍然漫長。《研究》數據顯示,確診后僅有31.3%的患者會定期到醫院隨訪,患者的疾病管理情況仍有極大提升空間。對于1型和2型患者而言,日常可能需要使用鼻胃管或胃造瘺進行營養支持,及使用呼吸機幫助患者更好地通氣。然而這兩項輔助疾病管理手段的使用也不盡如人意。1型患者中,使用過鼻胃管或胃造瘺的僅占16.8%,正在使用呼吸機的僅占21%;而在2型患者中,正在使用呼吸機的僅占3%。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藝教授強調,作為一種多系統受累的復雜疾病,SMA治療必須由多學科協作,通過規范化的評估和管理,為患兒提供長程的、科學合理的診療方案。患兒進展性肌無力可進一步影響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及其他系統的功能異常,其中呼吸衰竭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各科醫生需要在病程不同階段實時介入,幫助患兒克服重重困難。治療藥物只是其中一環,還需要康復訓練和多學科聯合干預,家長是否能夠樹立正確的診療意識,對患兒的生活質量和疾病走勢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患者群體渴望融入社會提升生活質量需多方助力
除治療以外,《研究》在生活質量方面觸及較多。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患者在同伴關系方面的得分最低。其背后是因為在5-17歲的學齡童中,整體上幼兒園/上學人數比例低于50%,其中低齡兒童,上幼兒園或小學的比例僅為33.5%。兒童患者遇到的困難從高到低依次是:交流困擾>疾病困擾>家庭情況困擾。而在成人患者中,由于其身體功能的原因,參加社交活動能力方面的生活質量相對較低。
“患兒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和同齡人共處一室學習,對他們的心理發育也大有益處,對于家屬來說也可減輕負擔,同時受教育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董咚教授說,“我們已經看到逐漸有學校變得更為包容和支持,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學校可以為患兒提供便利和教育。對于成人患者來說,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更好的保障和支持體系,能夠幫助他們實現一定的社會角色,發揮他們的價值?!?/p>
第四屆中國SMA大會為期3天,與會的30余位國內外從事遺傳學研究、兒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骨科、康復等相關學科工作的專家,將針對SMA藥物真實世界應用、藥物研發趨勢、多學科管理、預防與診斷、康復實操指導等內容做學術分享與經驗交流。40位病友家屬代表也將通過工作坊的形式共同學習探討疾病治療及管理等目前患者最關心的熱點話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