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河源36所農村小學體育場地煥然一新 學生體育運動熱情高漲-世界資訊

            有了新體育場,學生們更愛運動了

            獲中央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資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海生 通訊員 吳劍鋒

            過去上體育課,河源市源城區源南鎮風光村的風光小學總會遇到幾種情況:晴天時跑道上塵土飛揚,雨天的跑道泥漿滿地,還偶有學生跑步時摔倒……今年秋季入學,該校體育場所迎來了全新變化,舊跑道變成了塑膠跑道,舊籃球場也煥然一新,還新建了羽毛球場。

            風光小學的變化是河源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設施完善工程的一個縮影。2022年,河源市獲得中央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資金2000萬元,用于36所農村小學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現所有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農村小學生生均體育活動面積不達標、體育場地未硬底化、體育器材數量不足等問題。

            “特色學校”有了配套設施

            風光小學是一所完全小學,現有學生305人,一直以來,該校都特別重視體育教學,以“弘揚足球精神,培訓強國少年”為辦學理念,以球潤德、以球啟智、以球健體、以球育美,2019年入選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但在今年秋季學期之前,風光小學的體育場地實難與“足球特色學校”匹配:塑膠跑道用了近十年,大部分老化開裂;硬底籃球場區也已破爛,雨天易積水,上體育課時師生極易受傷。“體育課的質量和效果很受影響。”風光小學校長劉建平說。

            今年,該校被列入河源市農村小學體育運動場升級改造對象,改造工程于今年秋季開學前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破爛的塑膠跑道變成了全新的塑膠跑道,原籃球場改造成了硅PU、丙烯酸籃球場,籃球場南邊的水泥地改造成兩個丙烯酸材質羽毛球場,累計共投入81.7萬元。

            劉建平介紹,新運動場投入使用后,學校開足開齊體育課,切實開展大課間、每天校園運動一小時體育活動,學校體育工作得以正常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學生體育運動的熱情高漲

            與風光小學一樣,東源縣燈塔鎮第二小學在升級改造之前,體育場地和設施非常匱乏,僅有三個水泥地面的籃球場和一個泥沙路面的200米環形跑道,且使用時間均已有數十年,老化嚴重。每天看著學生們在煙塵滾滾的跑道上活動,該校校長林學明十分憂愁。

            “年久失修的跑道,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全是爛泥。”林學明回憶,師生不敢使用舊跑道,上體育課只好在籃球場或其他空地上跑圈,三個籃球場中有兩個沒有放置籃球架,被用于集合做操和體能測試。

            秋季開學后,該校的體育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跑道和籃球場實現塑膠化,還新增了一個五人制足球場、六張乒乓球桌、羽毛球場和一些健身器械,累計投入388萬元。

            “現在學生的體育課程比以前豐富多了。”林學明說,增設了足球、田徑等教學內容,學生的積極性也高了不少,以前集體活動后場上都看不到學生,現在到處都有人在運動。

            截至9月底,河源市已完成2022年度36所學校的改造任務。對于已建成的運動場地設施,河源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做好維護管理,用好運動場地,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結合實際適時向村民開放,發揮其最大社會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投入使用 羽毛球場 場地設施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