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路風:廣東有望在新產業系統上繼續領跑|“制造業當家”大家談

            “廣東數十年來積累的產業基礎和產業網絡,是創造出新的產業鏈的基礎?!睆闹圃鞓I“起家”到“當家”,廣東如何發揮好原有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看來,廣東要繼續發揚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把厚實的制造業家當做優做強?!巴ㄟ^新技術的突破、新技術與現有工業的融合,廣東是非常有希望在發展出新的產業系統上領跑,并且在人類工業史上探索出一個新的模式?!?/p>


            (資料圖)

            推動基礎廣泛的產業升級

            南方日報:作為制造業第一大省,廣東制造業的發展處于什么階段,有哪些鮮明的特點?

            路風: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廣東制造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廣東制造業發展有著深厚的基礎,不僅產業集聚,且供應鏈產業鏈網絡遍布全球。比如電子產品制造業就占了全球半壁江山的規模,這個制造業家底是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很難找到替代的。

            而從區域產業布局看,廣東各地制造業發展也各有特點。比如東莞從引進外資起步,深圳則是內外資互動發展、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創新生態。如今,深圳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創新創業??梢哉f,全國的創新冒險家都匯聚到深圳去了。這不是政府規劃的,而是在市場競爭中逐步構建起來的生態。

            這種生態基礎非常重要。廣東數十年來積累的產業基礎和產業網絡,是創造出新的產業鏈的基礎。當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如疫情下口罩需求量激增,很多平時沒有關聯的產業,一下子就通過這個市場需求連接起來了。像比亞迪也能立刻轉產做口罩,前提就是因為廣東產業鏈完備。又比如,在大疆誕生之前,無人機仍屬于玩具產業。而正是基于廣東雄厚的產業體系,大疆無人機才能被創造出來,在它實現市場化產業化后,又迅速形成了新的更專業的無人機產業鏈。

            南方日報:從制造業“起家”到“當家”,廣東如何發揮好原有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路風:在邁向“制造業當家”的路上,廣東更要發揚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對制造業實施基礎廣泛的產業升級?;A廣泛的產業升級的含義是什么?就是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工業是多余的,工業不能分三六九等。每個工業類別,只要能夠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生產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就是寶貴的。因此,工業企業升級的主要途徑是沿著自己的專業方向越做越好,而不是從某個行業跳到另一個行業。

            我曾經看過一則外媒報道,疫情防控期間美國一家生物制藥廠研制了一款藥品,但找不到合適的藥瓶。在全球多地考察發現,還是中國的產品性價比更高,更有競爭力。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資本密集型工業與高技術工業都是工業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組成部分。只有在完備的產業基礎之上,新的技術系統如5G、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智能制造等才能真正發展起來,產生出經濟價值。通過新技術的突破、新技術與現有工業的融合,廣東是非常有希望在發展出新的產業系統上領跑,并且在人類工業史上探索出一個新的模式。

            在開放的系統中自主創新

            南方日報: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廣東應如何利用好開放優勢,推進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

            路風:中國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越來越取決于系統層次上的自主創新的引領作用。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廣東各地真正能做到有影響力的企業,都是靠自主創新,靠自主品牌建設。自主創新是開放的系統,不是封閉的。自主指的是能力,即工業能力。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創新是和已有的知識沒有關系的,所以我們也需要開放、吸收。

            但這和過去依賴技術引進不同。過去的技術引進有一個謬誤,就是把組裝當成了技術,實際上并沒有掌握真正的能力。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形成了依靠引進來實現工業技術進步的政策,它可以由一個“三段式”的邏輯來概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實現國產化→達到自主開發。但此后中國工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如果放棄自主開發,就沒有任何工業和企業能夠走到“自主開發”的階段。

            日韓兩國的經驗也足以證明這點。二戰后,日韓在技術發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最初的技術幾乎全部依靠引進,二是長期阻止外國對本國工業直接投資。一方面在學習外國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的產品和工藝開發,另一方面也防止外資控制尚且弱小的本土企業,從而避免本國的技術學習過程被外資控制。

            這個事實說明了一個基本道理:技術只能自己干。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系統,但還得看自己是否在技術研發中付出了學習的努力。廣東更要發揮好產業基礎優勢和對外開放的優勢,通過自主創新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

            南方日報:廣東在接下來的全球產業競爭中如何突圍?

            路風:中國有十幾億人的市場,而且傳統產業正在和新技術結合起來,這也是中國一個很大的優勢。對于經濟大省廣東來說,尤其如此。

            事實上,美國等發達國家并不是不想要這些傳統產業,而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留住或恢復這些工業的能力。美國從七八十年代就開始非常明顯地去工業化,形成所謂的“鐵銹地帶”。美國今天還很想把這些產業再拉回去,但難度可能不會亞于一次再工業化。

            工業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延續性的,中間有很多積攢在人腦中和肌肉記憶中的經驗和訣竅,只有通過實干才能產生記憶和傳承,這些都是失去后很難再找回來的。廣東擁有完備的生產體系,更要留住這些產業能力。

            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是智能制造,其中的關鍵詞仍是“制造”。要想在這場革命中占得先機,就必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存量是培育新動能的土壤,液晶顯示、光纖、半導體晶體管等新的工業技術都誕生于傳統企業,這些傳統企業既是創新型企業的技術來源,也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應用市場,產業升級的規律不變,新技術、新企業只能在已有知識和經驗上去進行創新。

            接下來,廣東要集中力量突破產業短板,尤其是營造良好的氛圍,支持企業突破瓶頸。讓優勢更強,補齊短板。利用信息技術等優勢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取得引領優勢。

            【策劃】王溪勇

            【統籌】王彪

            【記者】昌道勵

            【海報設計】劉子葵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南方日報 非常重要 一個新的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