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江門市開好局起好步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印發(以下簡稱“20條”)。“20條”涵蓋強產業穩增長、穩崗位促就業、擴投資增動能、穩外貿拓市場、擴內需促消費等5個方面共20條措施,江門市將拿出真金白銀助力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經濟要從量變轉變為質變,實現高質量發展,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13處提及“高質量發展”,并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江門市上應政策要求,下承人民期待,以高質量發展作為江門經濟發展的主方向。
旅游業,江門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口
年初,電視劇《狂飆》帶火了江門旅游業,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流連于江門的長堤河畔、穿梭于江門的騎樓老街,帶火了江門的腸粉等美食。而實際上12年前另一部熱門影視作品《讓子彈飛》也曾讓江門的開平碉樓、梅家大院等景點爆火。江門有兩大旅游資源:一塊源自歷史,第一僑鄉、騎樓老街、開平碉樓,多元文化風格融入到騎樓建筑當中,包括仿哥特式、仿古羅馬式、仿巴洛克式、南洋式、碑亭式等都在騎樓中體現出來,形成獨特風景線。另一塊源自江門的區位特點,海岸線和珠江為江門帶來了江海旅游資源,沿江沿海有大量的休閑旅游資源有待開發。
充沛的旅游資源為江門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順應產業發展,借助疫情結束和電視熱播,江門也適時推出了政策助推旅游業發展。在“20條”中,江門加大住宿餐飲企業支持力度,對2023年一季度首次入統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在旅游配套方面,江門提出“鼓勵和支持客運站進行站場等級調整、商業化改造”,強化客運場站的商業功能。在旅游消費方面,江門給針對“僑都好貨”的促銷活動給予政府補助。在旅游業獲客方面,江門開展“引客入江、留客在江”活動,今年2月到6月期間,江門在全國范圍派發5萬張面值100元的住宿消費券,并對簽訂“引客入江”戰略合作的旅社,給予30-50萬市場開拓經費,對江門市規上旅社給予15萬市場開拓經費補貼。
補貼,支持客運場站商業化,激勵消費,引客入江等措施,江門市多管齊下拉動江門旅游業。未來,江門在旅游業發展上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將更多從城市規劃、旅游基礎設施等方面著手,提升游客在江門的體驗,打造江門旅游品牌,實現江門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江門高質量發展的基座
制造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是經濟發展的基座。江門市從現實出發,著重推動優勢產業發展,并積極借助創新力量,打造新經濟,新動能,為江門高質量發展找到適合自身的路徑。
對于江門制造業的發展,江門主要推動技改、拉動產業投資的方式來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20條”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設備投資3000萬以上的制造企業將獲得實際投資額1%的資金獎勵,對生產、研發設備500萬以上的企業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0%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對成功納入“揭榜掛帥”且研發投入超過300萬元的項目,按照自籌20%給予支持,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于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每年支持10萬元。
除了對設備購置進行補貼,江門政府還從兩方面推動制造業發展,一方面是金融支持,推出“銀政保”,以政府信用作為擔保,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推動產研合作,推動江門高新區進全國50強,推進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推動江門雙碳實驗室落地,借助這些實驗室資源,為江門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也為江門制造業發展提供后勁。
在具體產業方面,江門兩條腿走路:一手抓住江門的特色產業——先進材料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方面,力求通過先進材料這個突破口,帶動新能源和新一代電子信息兩大產業突破千億級別。另一手抓住江門的未來產業,著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電池、硅能源等多個領域締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江門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僑鄉”“橋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新區位優勢
江門區位優渥,其距離廣東兩大中心城市廣州和深圳的距離大致相仿。在對外連通方面,江門提出30分鐘對接廣州都市圈,45分鐘連接深圳都市圈,推動江門和港澳快速聯通,積極融入大灣區港口群,提升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等一系列措施。江門將全力融入到深廣都市圈當中,借助廣深都市圈的經濟、產業輻射,承接都市圈的溢出產業,并以此來推動江門實現跨越式發展。
不僅是交通區位的連通,江門也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的方式來實現招商引資。江門以數字政務為契機,精簡政務流程,為江門企業經營提供更多便利。江門也以項目落地為目標,以獎勵的方式鼓勵項目加快建設落地,提升江門基建的推進效率。江門還提升重點項目的要素保障能力,保障用地、用林、用海需求,以生產要素保障項目發展,以項目來吸引企業來江建廠落地。尤其是引入鏈主企業,以鏈主企業帶動江門本地產業的興盛,以此來推動江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人為本,優化民生提升人口質量
城市發展的核心在人,江門市著力提升民生保障性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江門市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關鍵民生領域加大投入力度,以民生塑造江門“名片”。
在民生諸領域中,江門將優化人口素質作為民生服務的關鍵突破口。江門為此做了兩手準備:一手優化江門現有教育資源供給,完善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育供給能力;另一手提升人才引育水平,深化“人才倍增”工程,引進緊缺博士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保障租賃住房供給。在人才方面,江門既重視內生培養,也重視高級人才的外部引進,雙管齊下,招賢納士,以人才為江門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后勁。
綜上,以旅游業為突破口,以制造業為基座,發揮“僑鄉”橋接功能,以人為本,以民生造“名片”,這些是江門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江門作為“第一僑鄉”,曾借助全球化的東風,創造了發展財富奇跡。而如今,江門將繼續以粵港澳大灣區為窗口,再次走向全球,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實現江門經濟的再次飛躍,實現江門的高質量發展,締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案例。(作者盤和林,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