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兩會快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既要“無事不擾”又要“有事必應”


            (相關資料圖)

            文/李妹妍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3月3日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在回答有關“恢復民營企業家信心”問題時指出,有委員建議要建立對民營企業無事不擾制度。(3月4日央廣網)

            在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提出“無事不擾”這四個字,看似普通卻非常值得深思。所謂“無事不擾”,就是政府部門明確權力邊界,避免干擾企業正常經營、徒增企業負擔的行為,讓企業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抓發展。這顯然針對的是多頭執法、職權交叉、監管碎片化等長期困擾企業生產經營的“痛點”,也是對各方“簡政放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期盼的回應。應該說,“無事不擾”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原則,也是構建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深圳坊間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人問大疆創始人汪滔:在初創期,深圳為大疆做了什么?據說其回答是:“什么也沒做,但這就是最大的幫助。”從本質上講,“無事不擾”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再認識。近年來,我國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是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課題。政府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審慎包容,不該管的堅決不亂插手,讓企業全身心投入創新研發和市場開拓中去,正是民營企業創新活力迸發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方面給予民營企業充分信任和保護,另一方面管住服務企業中的“亂登門、濫登門”,在當前經濟復蘇回升、各地全力“拼經濟”的關鍵節點,再次強調民營企業“無事不擾”,傳遞著穩預期、強信心的積極信號。

            同時需要厘清的是,“無事不擾”不等于“不問不管”。對那些市場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政府要“有事必應”,及時伸出“有形之手”,為廣大民營企業服務。好的政府服務如同“店小二”,關鍵是要增強服務意識,把企業實際需求和獲得感放在首位。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家的事,超前主動思考企業發展需求;要真正聚焦解決問題,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及時回應、切實解決困擾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讓企業有生意做、能賺錢。一言以蔽之,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部門既不能“用力過猛”,給企業帶來諸多不必要的干擾,又要多關注企業“成長中的煩惱”,避免當“甩手掌柜”,做到既不越位、更不缺位。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在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各政府部門不僅要將“無事不擾、有事必應”落到實處,還應將步子邁得再大一些、力度再強一些,不斷開展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和探索,切實降低制度性成本,給民營企業在新經濟浪潮中大展拳腳吃下“定心丸”。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市場經濟 企業發展 快速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