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地評線】大江時評:穩字當頭,鋪實就業的“陽光大道”

            就業穩,則民心穩、天下安。今年我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人,高校畢業生1076萬,以及近3億農民工和因轉崗、企業解散等再就業人員。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既事關人民群眾的“錢袋子”,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做好穩就業工作,影響深遠、事關重大。各地必須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穩住崗位,守住群眾就業的“幸福線”。

            “穩”字當頭,穩住經濟的“晴雨表”。就業,一頭連著群眾“飯碗”,一頭連著經濟大局。穩就業就是穩住經濟的“晴雨表”。面對今年數量龐大的高校畢業生及農民工等就業群體,各地要把群眾的就業問題作為民生工作的首要著力點,既要增強和用工單位、用工地信息的有效對接,采用“主動送”的方式讓更多急需就業人群實現就業;又要強化產業扶持,擴大本地就業崗位,優先錄用高校畢業生及農民工等特殊群體,讓更多人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只有多措并舉,采取走出去的“遠”就業與家門口的“近”就業相結合的辦法,才能讓更多人找到崗位,端穩“飯碗”。

            “創”字為要,讓自主就業“有奔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支撐就業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雙創”持續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進,創新創業不僅成為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成為解決就業的重要平臺和引擎。在江西上饒,當地從“放管服”改革、財稅政策供給、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給予了強力支持,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通過“政策洼地”助力打造“雙創高地”,有效促進了多渠道就業。可以說,憑借一系列“真金白銀”的給力幫助,既讓自主就業更“有奔頭”,也讓創新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

            “拓”字為先,開辟就業的“新天地”。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不少新職業、新崗位都成為就業的新“蓄水池”。一方面,要拓寬就業渠道,各地要精準把握好“供給”與“需求”關系,不僅要讓傳統的就業崗位優先供給滿足需求,更要瞄準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業態所產生的就業機會。比如,大力發展電商,開通線上崗位,推行靈活的共享員工等形式實現就業“門路廣”。另一方面,要拓展農民工和因轉崗、企業解散等再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要深入開展技能、技術培訓,讓現代農業、現代種養業及電商技能等成為農民工等群體的“看家本領”,通過提升技術能力使就業群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

            悠悠萬事,民生為先,就業為本。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的穩就業、聚民力,以繡花功夫筑牢就業“民生線”,做好就業“大文章”,就能鋪實就業的“陽光大道”,讓更多的人在“安有其職、樂有其業”中幸福生活!(王麗君)

            關鍵詞: 創新創業 陽光大道 就業能力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