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85年前,他們堅定地站在正義一邊

            85年前的這一天,

            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城,


            (資料圖片)

            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頁!

            85年后,我們不曾忘記,

            先輩們不屈不撓的抗爭。

            我們仍感激,面對戰爭,

            這群外國友人堅定地站在正義一邊。

            1937年至2022年,

            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

            讓正義和大愛在世間延續。

            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墻。泱波 攝

            拉貝家族:德中友好故事一直在延續

            面對逃離戰火的機會,

            他選擇留下,

            和各國友人一道,

            拯救25萬人的生命。

            1937年12月,

            在南京城淪陷之際,

            絕大多數外國人逃離了南京。

            面對可以預見的戰亂,

            德國人約翰·拉貝選擇留下。

            Quelle: Thomas Rabe, John Rabe Kommunikationszentrum e.V. Heidelberg/Deutschland

            在《拉貝日記》中,

            拉貝詳細記錄了,

            自己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所見所聞,

            成為控訴日軍罪行最重要、

            最詳實的史料之一。

            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泱波 攝

            85年后,

            約翰·拉貝的嫡孫托馬斯·拉貝,

            與我們一起,

            再次回憶了他的祖父,

            是如何面對這段生死抉擇的。

            “當時,祖父選擇留在南京,

            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他或許會死于日軍的轟炸,

            日常補給也非常困難,

            與日軍的交涉可能失敗。

            沒有食物、沒有干凈的水。

            他所供職的西門子公司建議他離開,

            全家人都很擔憂。”

            圖為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 富田 攝

            “面對這一切,

            為什么祖父沒有離開?

            因為他曾這樣問自己:

            ‘如果我走了,

            這些可憐的人們該如何是好?

            你不能獨自偷生。’”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情)

            我想正是因為這句話,

            讓他堅定地留在戰火中的南京,

            站在了正義和大愛的一邊。”

            Quelle: Thomas Rabe, John Rabe Kommunikationszentrum e.V. Heidelberg/Deutschland

            約翰·拉貝不僅僅是留下來,

            在南京淪陷前夕,

            他聯合數十位國際友人,

            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

            為中國民眾提供了棲身避難之所。

            約翰·拉貝在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園里,

            保護了600多人的生命安全。

            這份患難真情,

            也在拉貝家族與南京之間延續著……

            為傳承家族對和平的追求,

            多年來,托馬斯·拉貝在全球,

            建立了六家約翰·拉貝國際交流中心,

            其中三家位于德中兩國。

            在他看來,

            能夠推動德中兩國,

            醫學界和社會各界的交流,

            就是對祖父最好的紀念。

            2019年,

            江蘇原創歌劇《拉貝日記》,

            在柏林國家歌劇院舉行歐洲首演。

            觀劇后的托馬斯·拉貝說:

            “這部歌劇的上演,

            對我的家族來說,

            是極大的榮幸和鼓舞。

            我代表拉貝家族所有成員,

            對劇組表示感謝。”

            圖為托馬斯·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代表接受物資捐贈。 德國海德堡市供圖

            2020年4月初,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壓下,

            托馬斯·拉貝向中國尋求幫助,

            南京市政府得到消息后,

            在醫療資源緊缺、

            交通不便的情況下,

            以最快的速度籌措到一批藥品、

            防護服、口罩等發往德國。

            2022年,

            托馬斯·拉貝與身在南京拉貝故居的朋友,

            在線上紀念約翰·拉貝誕辰140周年,

            并期待著盡快與大家在線下相見。

            松岡環:我每時每刻都惦記著大家

            “松岡環很了不起,年年都來看我們,一年、二年容易,難的是堅持不懈。期待我們早日再見面。”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

            “我一直都記得,松岡環告訴我,她找了我整整兩年了。”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謝桂英;

            “我的父親總是說:‘松岡環是一個了不起的日本女性,她是用心在訴說歷史的真相。’”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小女兒常小梅

            松岡環,

            追尋南京大屠殺史實的日本“銘心會”會長,

            一位退休的日本小學歷史教師,

            30余年來,

            近百次往返于日本和中國南京之間,

            被無數中國人掛念著。

            2018年,日本友人松岡環女士將她記錄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證言影像資料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泱波 攝

            2020年7月,

            松岡環每年堅持不斷的南京之行,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中斷,

            她在寫給常志強老人的信中說,

            “雖然現在還沒法見到大家,

            但我會在航班開通后第一時間,

            飛來南京看您。

            請保重身體。”

            松岡環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專訪。 申冉 攝

            2022年12月12日,

            松岡環借由中新社記者視頻專訪的機會,

            給她掛念著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們,

            發來了久違的慰問,

            傳達了她對和大家再次相見的期待。

            “沒能相見的3年間,我一直在日本國內繼續著傳播南京大屠殺史實的活動。我每時每刻都記掛著大家。到了冬天就擔心,你們會不會因為寒冷而感冒,會不會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天熱的時候,就惦記著你們會不會中暑,是不是在開著空調的涼爽房間里,定時開窗通風,健康地生活著呢。就這樣,一直惦念著大家。”

            這份雙向奔赴的深情厚誼,

            自1988年就埋下了種子。

            當時擔任歷史教師的松岡環,

            發現日本教科書中,

            甚少提及二戰時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歷史。

            為了佐證南京大屠殺史實,

            松岡環和她的伙伴們從1997年起,

            在日本多地采訪日本老兵,

            留下了250個日本侵華士兵的口述。

            2018年,日本友人松岡環女士將她記錄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證言影像資料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泱波 攝

            與此同時,

            松岡環還數次到訪南京,

            不遺余力地尋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并用DV和錄音機記錄下口述歷史材料。

            30余年來,近百次的往返,

            深入南京城的邊邊角角,

            這位柔弱的日本女性,

            真正獲得了,

            中國的大屠殺幸存者們的,

            信任和尊敬。

            松岡環為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奔走。松岡環供圖

            “我認為,我們面向日本民眾傳播歷史史實的步伐絕不會停止。絕不停下腳步、永不忘記歷史,為了身心飽受傷痛的幸存者們,一定要把正確的史實傳遞給日本民眾,這是我們(銘心會)的決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就是我們的口號!”

            宮內陽子:向死難者們致以衷心的哀悼

            “對于我們的父輩、

            祖父輩所犯下的暴行,

            我們從遙遠的日本神戶,

            謹向死難者們致以衷心的哀悼。”

            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到訪南京,

            日本神戶·南京心連心會代表宮內陽子,

            通過視頻表示。

            2016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71周年紀念日,日本神戶·南京心連心會第20次訪華團近40名成員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手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銘記牌,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致哀。 泱波 攝

            宮內陽子曾在集會上發言:

            “又一次站在我們的父輩、

            祖輩們曾經犯下暴行的,

            這塊土地上,

            緬懷那些被殘酷剝奪了無辜生命的人們,

            無盡的悼念使我們悲傷、默然。”

            宮內陽子認為,

            反戰、和平應成為主流。

            對歷史無知者可能重犯同樣的錯誤,

            訪華團就是要通過一次次的訪問,

            把在南京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

            帶回日本,

            為歷史的傳承而努力。

            馬吉家族:希望大家永遠珍惜和平

            1937年,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合影。右二為約翰·馬吉,中為約翰·拉貝。

            南京大屠殺期間,

            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冒著生命危險,

            留守南京,秘密拍下日軍暴行。

            這段動態影像,

            成為反映南京大屠殺慘案,

            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約翰·馬吉祖孫在南京展開“跨時空對話” 告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楊顏慈 攝

            今年國家公祭日前夕,

            約翰·馬吉的孫子克里斯·馬吉,

            通過視頻表示哀悼。

            克里斯·馬吉在南師大內拍攝。潘琳娜 攝

            他說:“1937年,

            許多留在南京的國際和平人士,

            以人道主義精神,

            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希望大家永遠珍惜和平。”

            布萊迪家族:南京已成為和平城市典范

            理查德·布萊迪,外科醫生,

            1931年至1942年在南京工作,

            曾在南京鼓樓醫院參與救治難民。

            “南京人民是美麗的國際大家庭的一部分,

            南京已成為熱愛和平的城市典范。”

            理查德·布萊迪曾孫女梅根·布萊迪說。

            圖為梅根·布萊迪演唱歌曲《感同身受》。泱波 攝

            2018年,

            梅根·布萊迪參加國家公祭儀式后,

            創作了歌曲《感同身受》,

            并于2019年12月完成錄制,

            她希望通過這首歌、

            通過音樂讓世界各地的年輕一代,

            都對這一段歷史“感同身受”。

            ……

            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碑。 泱波 攝

            ???

            12月13日這一天,

            不同國籍的人們,

            走到一起,

            與正義和大愛同行。

            無論距離多遠,

            我們都在此刻共同銘記歷史。

            人們在追憶苦難的同時,

            也在為和平祈愿。

            來自全球各地的聲音,

            都在呼喚著:

            “歷史,當永記心間;

            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作者:唐娟 申冉 鐘升 徐珊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南京大屠殺 感同身受 希望大家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