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I help you?”穿著防護服的石芳赫筆直地站在存包臺,溫柔地對前來存包的運動員說。這句話,她一天要重復上百次。
石芳赫是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大三在讀生,在冬奧村里,她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項服務團隊”的成員。她在冬奧村負責運動員主餐廳的存包崗的工作。
記者和石芳赫連線時是上午,連線后她就要準備去坐班車前往冬奧村工作了,她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3:30-23:00,下班后回到基地收拾一下就已經過了24點,常常凌晨一兩點才能睡覺。石芳赫說:“工作上說不累是假的,但是我主要是開心,也非常榮幸。”
石芳赫工作的地方,基本上是主餐廳進門后一拐彎就能看到,和外國運動員接觸得非常多,她說:“我第一天上班,一位外國運動員帶著很多裝備來存包,我一邊用英文和他對話,一邊很快就幫他整理完畢,這位外國運動員看到我是個中國人,就用中文和我說了聲‘謝謝’,我覺得很感動。”
石芳赫在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學習旅游管理專業時,酒店服務英語學得還算不錯,但還是比較少能夠長時間和外國人交流,在冬奧村她的口語突飛猛進了,石芳赫說:“在冬奧村,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實踐中獲得了成長。我這個崗位接觸外國運動員非常多,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的英語提升得非???,現在已經可以很流暢地和他們對話了。”
在冬奧村的日子里,石芳赫覺得自己成長得很快,以前還是家人眼里的嬌嬌女,現在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除夕夜那天她在餐廳工作到很晚,沒有和家人聯系,“過年的時候的確是比較想家,但在冬奧村的服務工作顯然更重要,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冬奧會中,是一個難得的經歷,我一定要認真工作,不負母校的囑托,不負吉林人民的希望,不負青春和韶華。”
在采訪的最后,記者問石芳赫工作結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時,這位“00后”的女孩靦腆地一笑,說:“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我的媽媽!”
中國吉林網 特派張家口報道組 殷維 張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