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通訊員 黃蓉芳 范敏玲 舒悅
圖/通訊員 李劍鋒
(資料圖片)
7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開園暨納米產業聯盟啟動活動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高新區舉行。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園區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由納米科技研發核心區、中試孵化區與生活配套區三大功能區組成。這里將成為廣納院的總部研發基地,承擔納米技術研發與孵化功能,未來將匯聚超過2000名納米科研工程師,形成強大的納米產業研發及孵化能力。
當天,近50家納米企業、科研院所共同發起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聯盟,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高地匯聚合力。活動特別邀請了南沙區發改局、科技局、工信局等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出席,進一步強化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在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打造納米創新基地:
聚焦科技創新鏈的4-6級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方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成納米技術創新及應用示范區和國際一流的納米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大灣區納米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黃埔區、廣州高新區以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為牽引,建設廣納院總部園區、中國納米谷“一園一谷”重大平臺,孕育納米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向規模化和集聚化發展。
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作為廣納院的總部研發基地,承擔納米技術研發與孵化功能。
“廣納院的使命是‘為國家科技創新補短板’,我們聚焦科技創新鏈的4-6級,打造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成建制的世界一流的納米產業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廣納院院長趙宇亮表示。
在科技創新鏈中,1至3級是基礎研究,4至6級是成果轉移轉化,7至9級是產業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于科技創新鏈的7-9級,依托優秀大學和科研機構,基礎研究也有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將聚焦科技創新鏈的4-6級,圍繞納米生物醫藥、納米智能技術、納米新材料和納米新能源等產業研發方向,推動全球納米科技創新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孵化,形成以創新性、顛覆性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打造引領國際納米科技發展的技術高地和產業創新中心。
成立產業聯盟:
推動大灣區納米企業“共生共長”
當天,粵港澳大灣區納米領域龍頭企業、重點研究機構等創新主體共同發起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聯盟,探索建立創新合作機制,引導納米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共建粵港澳納米產業協同創新生態。
“聯盟的目的就是打造良性生態圈,實現互聯共通、合作共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納米科技企業‘共生共長’。”廣納院副院長、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祥良教授表示。納米科技在傳統和新興工業制造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聯盟將激發納米技術的賦能效應,引領帶動納米相關產業升級發展。
聯盟由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科學儀器等納米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發起,包括廣納發展、TCL商用、禾信儀器、視源股份、方邦電子、立景創新、瑞貝斯藥業、鹿山新材料等知名企業。
“聯盟整合納米產業領域上下游企業,包括人才、產業資本、科技服務等資源,打造納米產業創新聯合體,最終帶動產業創新能級的提升。”廣納院院長助理、廣東省廣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節玲表示,公司將在科技成果轉化與運營、專業協同與資源整合等方面發揮優勢,助力納米科技產業化發展。“未來將有更多科學技術成果引進來,在這樣一個整體協作的氛圍里,高效率地進行成果轉化。”劉節玲說。
建設“一園一谷”:
“小納米”撬動大產業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始終把握前沿科技發展脈絡,前瞻布局納米等新興產業領域。以廣納院為牽引,該區建設了“一園一谷”重大平臺:在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聚焦納米科技研發打造廣納院總部園區,在知識城聚焦納米科技產業化規劃建設1.1平方公里的中國納米谷。
為推動納米產業重點項目快速落地,黃埔區、廣州高新區通過充分運用信任籌建機制,為項目建立動工搭建“綠色通道”,實現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位于中國納米谷的廣納院首個產業化項目——5G濾波器項目,從平地到產線運行僅用10個月時間,刷新了“黃埔速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項目,從交地到完成臨時用地、臨時道路、施工用電及用水等所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僅用時9天,快速實現拿地就建。
同時,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構建了“一基金一政策”支持體系,出臺了國內首個納米產業專項政策——“納米10條”,在產業集聚、人才引進、技術研發、辦公用房、舉辦重大推介交流活動等方面給予支持,單個納米企業最高可獲得超過1.7億元的政策扶持;設立大灣區納米產業投資基金,助力納米產業實現大發展。
“小納米”撬動大產業。目前,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構建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的創新全鏈條,集聚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實現產值千億,為沖刺“萬億制造”注入強大動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