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三星堆——祭祀場景中的銅器、玉器與象牙、虎牙”展向公眾開放
1986年,沉睡幾千年的三星堆,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震驚天下。2020年,三星堆新一輪考古挖掘工作引發全世界無盡的遐想;今年6月,新發掘的7號、8號坑文物一經公布,三星堆之謎又一次引起世界的驚嘆……三星堆考古發現讓許多人陷入迷思:形狀各異的三星堆文物,究竟要表達什么?它們是域外傳入嗎?
“三星堆之謎的答案是什么?答案就在文物本身。這個展覽想告訴人們,三星堆之謎的深圳解法。”站在展廳門外,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講席教授、策展人唐際根如此說道。上周,由深圳博物館、南方科技大學主辦的“理解三星堆——祭祀場景中的銅器、玉器與象牙、虎牙”展覽正式向公眾開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開展當天的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迎來大批參觀者,從熱風微醺的清晨,到烈日炎炎的正午,博物館里的長龍一直從3樓排到了一樓門外,聞訊而來的市民都希望第一時間探尋“三星堆之謎的深圳解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軒慧
還原三千年前的祭祀場景
“我們這個展覽叫理解三星堆,即按照學術界的主流觀點,從考察祭祀的角度來解讀這些文物。”唐際根教授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現場看到,本次展覽以模擬重現的三星堆祭祀場景為核心,分為施祭者、建木通天、受祭者三個單元,共展出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物15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4件(套)。
第一單元“施祭者”中,青銅大立人立于高臺,身著龍紋衣,頭戴“天目冠”,表情莊重、雙手持物,當為主祭之人;青銅跪姿頂尊人像、青銅跪姿執璋人像、青銅獸冠人像、青銅跪坐人像等體量較小,同樣穿戴整齊,虔誠莊重,當為從祭之人。
第二單元“建木通天”,以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的二號青銅樹的復制品作為展示核心,表現古蜀國人透過神樹將心中之所念傳達給上天。人面鳥在受祭者與青銅樹之間飛翔,表現出受祭者與神樹之間的關聯,是“建木通天”的重要佐證。
第三單元“受祭者”以縱目面具、鼓目面具等代表受祭者,其最大特點是高處懸掛或高處矗立,且不表現肢體動作。三個單元較為完整地展現出3000余年前的蜀祭場景。
鼓目面具
以關鍵文物解讀三星堆
作為國內研究商代考古的權威專家,唐際根曾主持殷墟考古25年,率隊發現并發掘洹北商城遺址。他的膚色偏黑,一看就是經常奮斗在田野考古的一線科研人員。這一次,唐際根教授以實物加科技的展覽手段,用實物文物和3D打印文物復原3000余年前古蜀國的祭祀場景。
三星堆之謎的深圳解法,答案就在文物本身:銅器、玉器、象牙、虎牙、海貝等,皆是祭祀的遺存。縱目面具代表“受祭者”,青銅立人代表“施祭者”,高大的神樹,代表溝通人神的媒介。
唐際根教授告訴記者,這個展覽所挑選的展品,都是在古蜀國祭祀場景里面的關鍵性文物。根據研究,三星堆的祭祀坑里,文物主要包含了“施祭者”和“受祭者”,以及兩者之間橋梁的神樹“建木”。這些都在此次展覽里一一展現。而象牙、虎牙、青銅尊、玉璋等,都是祭祀用的祭品。“所以我們文物的整體陳列方式,并不是簡單的擺放,而是精心設計。每個文物處在展廳里面的位置,就是他們在祭祀場景中的位置。”
虎牙,就是其中一件關鍵文物。虎牙只有幾厘米長,俗語說“虎口拔牙”,古蜀國人竟能以虎牙為祭品。唐際根教授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古蜀國的虎牙只有三顆,這次展覽就有一顆實物進行展出,實屬不易。”現場還展示了一根1米多長的象牙,也是難得的古蜀國祭品。
虎牙
領略南北通融、多元一體的中國文化
蜀祭,是古蜀國自身的文化傳承,“從祭人”雙手托起的銅尊,卻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青銅文明交流與融合的產物。所以,在唐際根看來,3000余年前古蜀國的蜀祭場景,正是領略中國文化南北通融、多元一體的最好注解。
展覽現場有一個青銅尊,這座不大的青銅尊,在3000余年前可屬于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唐際根教授說:“青銅尊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從材料到模板再到鑄造,在當時都是非常難的。而這種青銅尊的制作技術和工藝,只有中原的商王朝掌握了。商王朝在黃河流域,而古蜀國在長江上游。這就說明了古蜀國人學習中原的鑄造技術,效法中原做了這樣一個青銅尊,只是樣子稍微有點不一樣。”這些證明了3000多年前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已經有了交流融合。
展覽導語里有一句話,為這次展覽的意義做了注解——“讓我們回到古蜀國,體驗3000余年前的蜀祭場景,領略中國文化的南北通融、多元一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今日熱聞!三星堆之謎的深圳解法
“理解三星堆——祭祀場景中的銅器、玉器與象牙、虎牙”展向公眾開放1986年,沉睡幾千年的三星堆,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震驚天下。2020年,...
焦點信息: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文沁閣: 水光相“沁”,打造跨時代文化殿堂
大洋網訊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以“文沁閣”命名,筑建于青山綠水之間。由何鏡堂院士領銜的設計團隊將對“沁”字的理解融入整體建筑的...
全球報道:強軍征途 | 勇潛深藍 守國護民
“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潛艇部隊作為海軍主要的突擊兵力...
【天天新視野】廣東4家律師所到西藏4個“無律師縣”設分所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王楠薛江華通訊員粵司宣7月29日,司法部通報推動基本解決全國“無律師縣”問題情況,截至7月中旬,西藏等6省(區...
【報資訊】廣東省國資委財務監管處一級調研員歐國亮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豐西西通訊員粵紀宣據南粵清風網消息,廣東省國資委財務監管處一級調研員歐國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
全球今頭條!廣東修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增設青年科創獎、科技成果推廣獎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鋼8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上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下稱《辦法》)。在獎項類別方...
短訊!司法大數據報告:冒充類網絡詐騙案中被告人最喜歡冒充女性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董柳實習生陳懿寧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今天(8月1日)發布《涉信息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2017 1-2...
全球今熱點:新茶飲賽道陷入內卷的圍城 2021年不足兩成門店撐過一年
■廖木興 圖“前方53單 120杯待制作,預計61分鐘后取茶”,上周四下午3時,正在放暑假的大三學生阿雄下單了一杯喜茶,不出意外,又是...
每日看點!中國航展11月舉行 七百多家企業參展
新快報訊記者李紅云報道昨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本屆航展”)倒計時100天暨攝影大展啟動儀式在珠海舉行。據本...
天天訊息:專家解讀 “文沁閣” 設計理念:沁潤南粵文脈 聯系歷史未來
“嶺南風骨——廣東美術名家典藏作品展”展廳。南方日報記者仇敏業肖雄攝■聚焦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中國國家版本館7月30日正式開館,圍繞...
天天微動態丨超震撼!AI修復閱兵畫面,人民軍隊這樣走來
“我堅信,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
每日視訊:光明網評論員:為靈活就業者織密社保安全網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媒體報道了一...
緊跟時代變化,怡康到家APP擁抱新零售
隨著傳統藥店的成本(租金,人工等...
微醫“數字健共體”,讓老百姓信得過基層診療服務
家住天津市津南區八里臺鎮的王女士...
重磅!山東出臺20條措施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22部門...
古北水鎮開啟“任意門” 尋找你的快樂星球
日前,突尼斯旅游局與古北水鎮景區...
安徽亳州:推出“露營+”、夜游、夜讀、夜食等“微旅游”產品
安徽省亳州市依托公園綠地、自駕游...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高速公路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近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吉林省...
安徽省旅游風景道發展勢頭強勁,帶動沿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交通...
8月1日起,深圳啟動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
根據深圳市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
坪山區有望成為深圳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全域開放試點區
8月1日起,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
江永:打響特色農業品牌 打造產業興旺之路
當前正是香姜收獲的季節,在江永縣...
全球今熱點:新茶飲賽道陷入內卷的圍城 2021年不足兩成門店撐過一年
■廖木興 圖“前方53單 120杯待...
每日看點!中國航展11月舉行 七百多家企業參展
新快報訊記者李紅云報道昨日,第十...
天天訊息:專家解讀 “文沁閣” 設計理念:沁潤南粵文脈 聯系歷史未來
“嶺南風骨——廣東美術名家典藏作...
焦點快看:一周警報丨超10萬老人被騙!天價燕窩、蟲草粉,都是“坑”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璐瑤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