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力拼經濟系列觀察①
【開欄語】
【資料圖】
歲末冬意濃,羊城暖入春。
繼世界500強采埃孚落戶百億級項目后,廣州馬不停蹄,推動2022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暨增芯智能傳感器項目動工,做優做強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
按照黨的二十大戰略擘畫,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廣州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以實體經濟為本,突出制造業當家,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當前,廣州馬力全開、搶抓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年底工作收好官,科學謀劃明年工作,以實際行動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
人勤春來早!廣州,全力以赴,奮進新程。
最近一周,廣州有點“忙”。
一連串重大項目相繼落子開工——12月12日,世界500強企業采埃孚集團的汽車電子工廠項目正式落戶花都,將建設百億級全國標桿工廠;14日,耗資70億元的增芯12英寸先進智能傳感器及特色工藝晶圓制造量產線項目動工,廣州再添“芯”動力。數據顯示,第四季度全市開工、竣工、簽約重大項目共454個,總投資超7700億元。
1—11月,廣州完成了“5個100%”。1654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完成投資541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4%。其中,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02%,產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03%,社會民生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05%,城市更新等重點工作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00%。
剛剛遭遇抗疫三年來最嚴峻、最復雜的疫情,這組扎實的數據,是廣州加速經濟社會恢復重振的一個重要信號。
項目建設工地熱鬧了起來,生產車間里機器轉了起來,街頭巷尾的小店升騰起煙火氣,跨國跨省組團“搶訂單”……建項目、暖企業、促投資、穩增長,廣州拼盡全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延誤的進度趕上去,把暫緩的發展節奏提上去。
招大商引大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廣州正以高質量發展的步步推進,力爭贏得現代化建設的節節勝利。
收官倒計時,廣州全力沖刺!
拼!標桿項目,做強“家底”
高質量投資,才有高質量發展。
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實現投產,成為國內首條專門生產高端IT產品及專業顯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
新開工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9億元,是廣州當前最大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將利于填補全市電池產業鏈空白;
東風日產正式達成1500萬整車銷量里程碑,創造了行業內的最快紀錄;
粵芯三期項目開工建設、聯合利華打造中國首個全品類生產和營銷基地、廣汽豐田五線項目完成基建……今年以來,全市一大批規模大、能級高、帶動力強的項目實現了關鍵突破,彰顯了項目不斷落戶、制造業投資強勁的良好勢頭。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制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
四季度全市開工、竣工、簽約重大項目共454個,總投資超7700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62個。增芯、廣石化升級改造、融捷能源鋰離子電池等50億級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子,壯大著廣州的“制造業軍團”。
對廣州來說,這些項目意味著一方面能夠釋放目力可見的積極信號,帶動經濟社會的強力復蘇;一方面也要著眼長遠、潛心布局,為未來作更為周密的系統打算。
一直以來,廣州瞄準最前沿、最尖端的顛覆性技術,瞄準對產業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環節,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2022年1—10月,廣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大漲51.8%,占制造業投資比重達到52.7%,多年來罕見地超過一半。
不能小看這個“52.7%”,高技術制造業是新的優勢產業的搖籃,關乎廣州長期的競爭力。
從1—10月數據看,高技術制造業中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勢頭迅猛,同比大漲75.4%。廣州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粵芯半導體二期、廣東粵芯能半導體項目等8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項目的投資成果正在顯現。
代表廣州高技術制造業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等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在成形,這正是挺起現代化產業“脊梁”的重要內核,也是廣州當下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法寶”所在。
標桿性項目的標桿意義,很大程度上,正體現于其對于重大戰略和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牽引意義。
拼!搶占先機,出海搶單
走出去,廣州已經等不及了。
不失時機,搶先出擊!11月以來,廣州已組織2批包機赴境外參展,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對接采購商520余家,成交率達82%。12月17日,廣州還將組織第3批次企業,參加第13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
面對面的交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洽談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參展效果好于預期。展品搶購一空、展位客商絡繹不絕,“廣州制造”走出海外依然魅力不減,受到全球客商的熱切歡迎。
“只要有出國參展的交流機會,我們都會大力走出去。”一個多月前參加完廣東(馬來西亞)商品展,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趙賢梅又將踏上新的旅程。
積極的“出海搶單”,有望帶來豐碩回報。10、11月全市外貿進出口額有望連續突破千億元大關,11月單月或將增長30%。
上揚的增長曲線,就是看得見的發展機遇,更是“摸得著”的信心來源。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出海參展不僅是為了找回此前流失的時間和訂單,更是要增強外商對廣州企業乃至經濟發展的信心,也讓這一舉動成為提振各行各業士氣的強心劑。
“走出去”的不只是展品,還有與全球共享的廣州機遇。12月中旬,兩大招商團組將從廣州出發,分赴日韓方向、德國瑞士方向,圍繞汽車產業鏈、生物醫藥、機械裝備組織招商,對接項目資源,拜訪跨國企業,并在日本東京、瑞士納沙泰爾舉行2場推介會。
強化招商引資,廣州一直在“拼”——今年1—11月,全市新洽談產業招商項目同比增長26.7%,簽約項目增長28.5%,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預計增長60%以上。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到335家、1658個項目。
廣邀天下來客,廣州還能更“拼”——境外企業高管來穗落地后即可閉環組織洽談業務;建立全球招商合作伙伴機制、深化與中國歐盟商會及國際專業咨詢機構的合作;舉辦“第九屆廣州日資企業投資營商環境交流活動”,引進新興產業和企業總部項目。
“我們將強化全市大招商格局,圍繞補鏈、強鏈、延鏈,加強項目謀劃,開展靶向招商。”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彥川表示。
敞開胸懷,海納百川。廣州持續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為現代化建設釋放充沛活力、注入強勁動力。
拼!全力以“復”,回穩向上
年關將至,廣州全面復工復產,搶單動作頻頻,一股緊迫感撲面而來。
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廠區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快速運轉,每40分鐘就有一批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整裝“出爐”,發往全國9個固定供應省份;廣州工控汽車零部件事業部正全力推進與國內8家核心主機廠深度合作的商務談判,爭取成為出廠首配;琶洲電商基地,美尚集團、唯品會等直播間里,主播正賣力向消費者滔滔不絕地介紹新品,沖刺年底業績。
“隨著全面復市的信號發出,大家對整個市場有了更好的期待,有復蘇就會有更大的動力。”
商戶楊煒斌,已如往常般忙碌。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顯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也不是一個簡單立竿見影的過程。但在當下,廣州需要抓住一切機會,釋放積極信號,傳遞正向信息,最大限度實現回補,并為今后長時期的前行突破打下基礎。
12月14日、15日,廣州海珠連續兩天召開“提信心穩增長企業座談會”,數十家企業負責人與海珠區主要領導面對面,許下年底大干一場的決心。位于本輪疫情“震中”的海珠,盡管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經濟上仍展現強大韌性,1—11月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
經濟要增長,消費是破題的關鍵一招,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更多城市煙火氣也在升騰。
廣州啟動“羊城歡樂購·冬日盛惠”促消費活動,三波政府消費券幾乎“秒光”;天河路、北京路等商圈人來人往,重現車水馬龍的景象;日常生活氣息濃濃的茶樓、飯店、商超上座率、翻臺率全面恢復,川流不息。
廣州國際時尚產業大會、廣州國際購物節、第三屆直播電商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品牌活動蓄勢待發,中國三大A級國際車展之一的中國(廣州)國際車展,將于本月30日盛大開幕。與之一同亮相的,還有完成建設的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
動起來,跑起來,廣州刻不容緩!復工復產復市蹄疾步穩,重點產業一刻不停,廣州正拿出沖刺狀態,全力以赴拼出經濟發展新態勢。
【南方日報記者】黃舒旻 劉珊
【策劃】林煥輝
【統籌】朱偉良 陳思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