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在珠海開幕,企業簽約采購額達6.5億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悅 李旭 鄭達
圖/受訪者提供
(資料圖片)
12月29日,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這是一場全產業鏈融合的大會,全國超200家企業帶著白蕉海鱸、金鯧魚、鱘鰉魚、鰲花、鳊花、鯽花、哲羅、法羅、雅羅、胡羅、銅羅等各種魚類特色產品參展,單是一場開幕式就吸引了超過500萬人次線上收看。
兩個月前,廣東首提“年魚經濟”概念。時隔兩個月,首屆年魚博覽會盛大開幕,這便是廣東搶拼經濟、提振信心的速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打造“年魚經濟”、舉辦年魚博覽會,是構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鮮活實踐,是落實大食物觀,提升農業物質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的鮮活實踐。以市場為導向,“出道即巔峰”的年魚正推動廣東漁業、廣東預制菜產業進一步走寬國內國際市場。
出道即巔峰,“年魚”是什么魚?
首屆年魚博覽會以“中華好年魚 幸福中國年”為主題,旨在創建年魚品牌,打造“年魚經濟”,以小切口促進產業振興,形成新時代的消費文化,助力中國“年魚”走進千家萬戶、游上全球餐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年魚”是什么魚?在我國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中,“魚”的形象隨處可見,是吉祥、豐收、喜慶的象征。今年廣東省慶祝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落子珠海斗門,其中的中華八大菜系名廚八手“聯彈”,將當地的白蕉海鱸烹出了新花樣。當地政府順勢打造的豐收節經濟在這個國慶假期全面爆發,海鱸網紅美食地圖網住了八方游客。此后,廣東順勢提出“年魚”的概念,發力打造“年魚經濟”。
現在的“年魚”,指的是開發以魚為載體的賀年儀式性消費,是中國人與春節共同謀劃的美食,是全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擴大內需戰略的創新手段。打造“年魚經濟”是廣東水產“12221”市場體系建設的新嘗試,以產業鏈創新做強水產業,讓廣大父老鄉親生活步步高、喜洋洋、年年有余。
收看量破500萬,年魚經濟為何這么火?
作為全國首個以“年魚”為主題的博覽會和首個年魚產銷對接大會,大會采取“會+展+鑒+賽+聯”的方式,成立中國年魚產業聯盟、揭牌中國年魚交易中心、開啟尋找“中華好年魚”、舉辦年魚展銷會等系列活動;同時舉辦了首屆中國年魚經濟研討會暨2022白蕉海鱸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論壇,探索“年魚經濟”落地模式。
當天單是一場開幕式,就吸引了超過500萬人次線上收看。年魚經濟為什么這么火?
現場,不少參展企業表示,是沖著年魚博覽會的商機來的。恒興、國聯、強競、集元、祺海水產等一大批水產企業帶來了“年魚爆款新品”,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目光。一大批年魚批發和銷售企業通過中國年魚交易中心,與全國的年魚生產加工企業簽訂年魚采購協議,現場簽約喜訊不斷,目前采購總額已達6.5億元。
開局即沖刺,廣東這樣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歲末年關,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成為全黨共識。南海之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三農”拼勁十足,“出道即巔峰”的“年魚經濟”作為其中的一個大招,體現的便是廣東搶拼經濟、提振信心的速度。
對此,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廣東創建‘年魚經濟’、舉辦年魚博覽會,是構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鮮活實踐。”
作為珠海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斗門全區水產養殖面積17萬畝,漁業總產量26萬噸、總產值57億元。漁業的興旺發達關系著斗門21萬農民的安居樂業,關系著10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富裕豐盈,關系著674平方公里土地的繁榮昌盛。抓住“年魚經濟”的發展契機,斗門正從樹品牌、建載體、搭平臺、立標準四個方面入手,建設“中國年魚之都”。
“發展‘年魚經濟’還是落實大食物觀,提升農業物質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的鮮活實踐。”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這次打造三產融合的新平臺、新載體、新業態的鮮活實踐,出發點及歸宿點就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年魚經濟”,要以市場為導向,打好傳統文化牌、親情友情牌、健康營養牌、美食美味牌,讓年魚從海塘“游進”千家萬戶,“游向”全中國、全世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