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2月29日,是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向公眾開放的第一天,展會現場各種數字科技讓觀眾目不暇接。
浙江展區,一幅融合了良渚古國、河姆渡文化等文化地標的數字文化互動長卷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觀眾可通過現場的互動小屏,生成個人的數字分身,跨越時空進入長卷,揮一揮手臂,便可與王羲之、李白、陸羽、蘇軾、李清照、黃公望、王陽明等文化名人交流。
在江蘇館“5G飛躍長江沉浸式體驗館”,全長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裸眼3D技術讓萬里長江“一鏡飛躍”。云南虎跳峽、黃岡赤壁、南京長江大橋的壯美景色仿佛近在眼前,科技賦能,讓觀眾獲得了全新的視覺體驗。全球首創的人物入畫、實時跟隨互動觀展模式,也讓經典文物栩栩如生。
廣東館也科技感滿滿。深圳龍崗展區,格斗機器人在操作手的操作下,上演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賽;融合了最新全息成像技術的全息倉帶來宛若真人的裸眼3D效果。南山展區的一款AI下棋機器人像是擺起棋譜,靜候對弈的象棋大師,吸引路人頻頻駐足,“人機大戰”輪番上演。對戰過程中,機器人頭部天線上部署的攝像頭,可以識別棋盤落子的情況及變化,并基于內置的象棋算法,根據對弈者的落子推算招數。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文博會現場,文化產業數字化成果讓一個個展區打破了傳統的體驗模式,也打破了觀眾對于“文化+科技”的想象。
【文字/出鏡】王涵琦
【攝影】李嘉耀 李才瑛 潘欣宇 鄧子良
【剪輯】朱洪波
【統籌】李培 曲廣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