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聚焦經營主體急難愁盼 首批九份“大禮包”強力撐企

            聚焦經營主體急難愁盼,廣東全面梳理修訂更新助企紓困政策


            【資料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 實習生 龐博

            “這九份政策,既立足當前對經營主體實施真金白銀的精準扶持,也著眼長遠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政策供給;既有致力于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一攬子綜合性政策,也有工業、農業、金融、投資、外貿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專項舉措,還有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橫琴合作區加快建設的改革舉措。”3月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廣東省提振信心激發活力助推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胡洪表示,省有關部門對2022年發布的助企紓困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聚焦提振信心、激發活力、助推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開展了修訂工作并出臺首批九份政策。

            2022年,廣東省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其中企業超過700萬戶,實現逆勢增長。胡洪表示,去年廣東省全面加強助企紓困和穩增長政策供給,頂格落實國家穩增長33條、19項接續政策,及時出臺實施了兩批214項具體舉措,在提升工業、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外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等重點領域出臺一系列政策,產生十分可觀的政策效應。

            “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有關部門對去年發布的助企紓困政策進行全面梳理,聚焦提振信心、激發活力、助推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同步開展了政策出臺和修訂工作。”據胡洪介紹,首批出臺的九份政策具體包括《廣東省激發企業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廣東省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若干措施》《廣東省“數字政府2.0”建設落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工作若干措施》《廣東省建設高標準信用服務市場 促進信用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

            此外,胡洪表示,第二批系列政策也將盡快出臺,涵蓋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統籌內外資一體化招商、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強化經營主體訴求響應平臺服務等領域。

            助企

            59條實招激發企業活力,近半數為新增措施

            九份政策中,新出臺的《廣東省激發企業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尤為重磅。

            “(《若干措施》)內容豐富、覆蓋面廣,主要包括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力穩住外貿外資、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等六方面共59條具體政策舉措。”胡洪表示,《若干措施》注重政策的延續性。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穩步恢復,去年出臺的一些政策也已到期,為了做好政策銜接,在征集梳理企業訴求的基礎上,對既有政策作了全面評估修訂,制定《若干措施》。

            從具體措施看,有12條是延續去年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比如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加快推進重大外資項目建設等;有22條是更新修訂原有政策,比如落實落細增值稅行業支持政策、減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用負擔、繼續實施階段性免征新能源企業車輛購置稅等;同時對照國家最新出臺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并借鑒兄弟省市好的做法,新增了25條措施,包括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推進七大領域投資項目前期工作標準化、實施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措施等。

            金融

            力爭全年全省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萬億元

            “2022年,廣東省金融對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還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倪全宏表示,此次出臺的《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了2023年金融工作的總體目標:全年全省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000億元,本外幣存款、貸款、證券交易額和保費增速分別不低于10%、12%、15%和6%,帶動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力爭為制造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1萬億元以上,全年制造、科創領域的境內上市公司增加70家以上,為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和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提供融資1.5萬億元左右,為縣域振興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供融資1萬億元左右。

            倪全宏表示,接下來,《行動方案》還將從多個方面加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保障。如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金融開放創新為重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豐富廣州期貨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服務功能,壯大法人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數字化發展水平;加快落實近日印發實施的金融支持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的兩個“30條意見”,探索推動金融制度型開放;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

            外貿

            全年組織242場“粵貿全球”境外展

            如何提振企業信心、推動外貿回穩向好?據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介紹,該廳牽頭制定的《廣東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是一個應對當前外貿形勢、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專項政策,將聚焦企業核心關切,特別是訂單不足的問題,從全面暢通貿易通道、全方位支持企業搶訂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優化經營主體結構等多個方面發力。

            其中,在全方位支持企業搶訂單方面,將全力優化企業出境參展、采購商入境采購服務。首要辦好第133屆廣交會線下展,提升成交實效。全年組織好242場“粵貿全球”境外展,為降低企業成本,將對境外參展給予資助。針對企業出口收款風險加大問題,進一步提升外貿企業信貸規模。用好“貿融易”等政銀企合作平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和匯兌風險。全年安排1000億美元出口信保承保規模。

            工業

            對投資逾50億元重大項目逐個制定建設“作戰圖”

            廣東正大力推進“制造業當家”,抓工業投資關鍵在于項目。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就支持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文件,積極落實“制造業當家”。

            發布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肖良顏表示,全省正持續強化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力爭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生動局面。

            打好政策“組合拳”。相繼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制造業十九條”“制造業投資十條”等政策措施,聚焦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通過統籌資源要素、設立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方式推動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建設。

            緊盯項目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建立“省市聯動,分級負責”的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分解下達省市兩級項目清單,定期跟蹤項目情況,對投資5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重大項目逐個制定建設“作戰圖”,圍繞關鍵節點加強服務保障,以清單式管理、掛圖作戰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農業

            打造一批百億元級預制菜產業強縣

            廣東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制定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梁友強表示,在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方面,將突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嚴格耕地保護,深入實施“南粵良田”工程,大力發展社會化托管服務,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政策體系,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千方百計穩住糧食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

            同時,突出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將做好“土特產”文章,圍繞縣鎮村“種養殖-加工-銷售服務”體系強鏈補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力推進現代設施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百億元級預制菜產業強縣、十億元級預制菜生產強鎮和預制菜原材料供應億元村。

            信用

            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

            “與廣東作為全國經濟大省的地位相比,當前信用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匹配,信用服務在經濟活動中促成交易、過濾風險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華東表示,出臺《廣東省建設高標準信用服務市場 促進信用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一是對廣東省建設高標準信用服務市場作出整體安排;二是發揮信用服務對優化監管、降低成本、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三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打造高標準的信用服務市場,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根據經營主體信用的狀況來實施差異化監管手段,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實體經濟 提供融資 企業活力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