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傅敬忠
圖/通訊員 林景余
3月31日,廣東省集體協商競賽在廣州圓滿結束。該競賽以“粵協商、粵和諧、粵發展”為主題,由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四家單位聯合舉辦。
經過兩天激烈角逐,珠海市第二代表隊榮獲競賽特等獎,廣州市第一代表隊和廣州市第二代表隊獲競賽一等獎,深圳市第一代表隊和中山市第一代表隊、潮州市代表隊獲競賽二等獎;廣州市第一代表隊胡曉璐、廣州市第二代表隊張舒慧、深圳市第一代表隊曲飛宇、珠海市第二代表隊劉小慶、中山第一代表隊何成市、潮州市代表隊蘇琳等6人榮獲競賽“最佳協商代表”稱號,其中,珠海市第二代表隊選手劉小慶將按程序申報“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據悉,大賽自2022年7月初啟動以來,在全省各地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廣大參賽選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舉辦規模、參賽范圍和內容設置都進行了新探索。相比于2020年由省總工會舉辦競賽,本次競賽由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四家單位聯合舉辦,規格更高、代表性更強。全省各地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廣泛動員工會、人社、企聯、工商聯的工作人員,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職工方和企業方協商代表等從事協調勞動關系工作人員積極參賽,全省共組建199支隊伍、797人參加選拔賽,經過層層角逐選拔,32支隊伍、160名參賽隊員進入半決賽,6支隊伍、30名參賽隊員進入總決賽。
在比賽中,賽出職企同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競賽在案例設計上著力體現高度、深度,緊緊聚焦參賽選手對案例的學習研究能力,提升對當前經濟運行和勞動關系變化的認識。競賽半決賽以網約貨運平臺企業和貨車司機代表進行溝通協商為案例,關注熱點難點,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探索研究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工作。總決賽以傳統制造企業面臨搬遷減產降薪為案例,參賽選手現場分別作為企業方和職工方,圍繞傳統制造企業面臨搬遷減產降薪的案例主題,就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方案、以上浮技能工資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操作序列職工年終獎發放、員工關懷項目等協商議題,開展模擬場景協商對話。
主辦方旨在通過層層組織開展競賽,促進勞資雙方換位思考,不斷提升平衡企業發展和職工權益保障的能力,成為集體協商技能的一次“大比武”;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安排網絡直播,“以賽帶訓”“以賽促訓”,成為集體協商工作人員的一次“大培訓”。同時,通過發揮專業媒體的宣傳作用,使集體協商概念順利出圈,做好傳播集體協商理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大宣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