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多彩神州”文化展示區迎來吉林主題日,面向北京新聞中心1700名非注冊記者及國內外來賓展示大美吉林。
展區從早到晚,兩個字來形容——火爆!
沉浸式的體驗帶給全國媒體人一個“不一樣”的吉林。
剛剛體驗完吉林省非遺文化,人民日報記者郭鵬便豎起了大拇指。他說,看到來自吉林的非物質文化產品特別感興趣,無論是魚皮畫,還是繩編、葫蘆畫,都特別的精細和精美,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吉林的傳統手工藝,關注吉林的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郭鵬體驗結束后接受中國吉林網采訪
“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發展在吉林。”湖南日報王亮開場便講述了對于這句口號深刻的理解。“吉林的地理位置優越,有很好的冰雪資源,也是滑雪的勝地,現在提及冰雪肯定繞不過吉林,所以對吉林印象特別好。”
體驗過吉林主題日中的各項展品后,他對吉林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王亮說:“吉林人豪爽開朗幽默的性格深入人心,但是看到這么多非遺產品后,真的特別感嘆,如此精細和精美的產品同樣來自吉林,也讓我發現了粗獷背后的細膩,給吉林點贊!”
湖南日報記者王亮體驗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對吉林的祝福
夜幕已經降臨,但在一汽紅旗展示區前,來自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梁爽還在與講解員于士淇交流。他對于紅旗雪車特別喜歡。
他說:“我為一汽紅旗制造的雪車點贊,他屬于我們自己的雪車,實現了我國中國雪車項目從0到1的突破。在展區內看到了雪車的模型,很激動,期待在比賽場上見證奇跡的時刻。”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梁爽向中國吉林網記者講述體驗后的感受
中國青年報文化記者沈杰群被吉林的“手藝人”所吸引,特意來到了葫蘆畫展區前,與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文秀進行交流,在趙文秀認真指導下,沈杰群在葫蘆上畫出了自己心儀的作品。
她激動地說:“葫蘆畫我第一次見到,被深深吸引,在老師的指導下我也完成了第一個作品,對于吉林省的非遺產品也非常地感興趣。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到吉林走一走、看一看,深入感受一下大美吉林的文化和底蘊。”
中國青年報文化記者沈杰群講述自己體驗感受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陳旭澤對于吉林并不陌生,多次到吉林報道家鄉滑雪隊的訓練。他表示,吉林的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吉林的雪也是全國聞名,并且此次北京冬奧會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也都是來自吉林。
“吉林主題日的舉辦,讓我們記者能夠更深層次地去了解吉林,我覺得特別好,對于查干湖很早就聽過,魚非常有名,但是魚皮還能作畫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明天我也將告訴其他同行,一起再來體驗。”他說。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陳旭澤為吉林寫下他的祝福
全國媒體記者在吉林文化展區拍攝、體驗
體驗后,來自全國的媒體人也紛紛在紅色祝福本上寫下了他們對于吉林的深深祝福!
中國吉林網特派北京報道組 越明 于洋 文字/攝影/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