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余額已不足,愉快的寒假近尾聲,還有一周時間島城中小學生即將邁進新學期。“雙減”后首個寒假孩子們玩得很愉快,不過也有家長緊張焦慮:下周就要開學了,孩子們該如何收心?怎樣從放假模式“順利切換”到學習狀態?怎樣克服開學的焦慮不安,告別假期綜合征,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活?面對這樣的疑問和求助,青島六十七中學生處主任、青島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劉論祥提出,學生和家長們都需要有好的“學習方法”,親子攜手共同踐行假期“收心秘訣”。
秘訣1
“微習慣,小步子”重啟“自律”
“假期生活的典型特點就是‘作息時間不規律,自律學習的狀態已暫停’,而面臨最后開學時限的斷崖式調整,不但會引起內心的阻抗,更會因為身心處于急速調整期而影響開學初期的學習效果與情緒狀態。”劉論祥指出,因此同學們可以在這一個周內采用“微習慣,小步子”循序漸進的方式重啟“自律”生活。
具體來說,可以先從培養自己一個自律的微習慣開始,比如每天早起十分鐘、晨讀一刻鐘、每天記憶三個單詞等這樣的方法,“小步快跑”,一點點地強化自律帶給自己的快感,慢慢感受微習慣帶給自己的改變,自律的生活就悄然重啟了。
秘訣2
抗拖延提升執行力高質量完成作業
很多初高中的家長向記者反映,家里的孩子習慣性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兩天晚上,挑燈夜戰,很疲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中學生們一定要現在就行動起來,及時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不要讓“還有時間,明天再做”的想法拖延你的學習行為。
劉論祥建議中學生們:“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拖延時,嘗試采用ABCDE法斬斷拖延思維:首先看到誘發拖延行為的事件A作業;然后覺察拖延信念B‘還有時間,明天再做’;這種信念掌控下的結果C就是作業被無限拖延了;克服拖延的關鍵是對拖延思維進行辯駁D,用‘立刻行動’的理念來代替原來‘明天再做’的想法;最后是強化積極行為,提高執行力,將‘立即行動’與‘明日再做’的結果進行對照做出選擇,也就是要保持住立即行動的效果E。”反復練習這五步,慢慢就能夠打敗拖延,提升執行力。
秘訣3
“重跨度,輕強度”制定有效計劃
馬上就迎來新學期,相信不論是小學生還是高中生,一定都是信心滿滿,準備揚帆遠航,這時候寒假尾聲一個有效的“學海航行計劃”應該是人手必備手冊。那么如何結合新學期目標制定一個有效的學習計劃呢?
“制定學習計劃一定是充分了解自己現狀的基礎上,初期的任務是自己能力所及的,相對容易完成的,即階梯式計劃,每個臺階小,但臺階密度適合自己,保證自己能夠‘不斷階’,持續跨越。”劉論祥指出,這樣“重跨度,輕強度”的計劃有利于增強執行計劃的信心并獲得堅持執行計劃的力量,保證你每天都能完成計劃,都在持續進步。
秘訣4
家長做好助攻營造“收心”環境
首先,家長要合理看待孩子行為,提供良好的“收心”環境。“你怎么還不學習”“看你寫的都要‘飛’起來了”“認真點,別心不在焉”……開學在即這些家長們控制不住地責備、嘮叨,在很多家庭中常見,令家庭氛圍劍拔弩張。劉論祥建議,家長們不妨摘掉“有色眼鏡”,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孩子,即使上中學的孩子最后幾天是在補作業,但能主動寫作業,說明他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有完成作業的責任心,家長要肯定這些好的部分,同時,提出自己的希望,在融洽的環境中,協助孩子高質量完成作業,并對自己的行為有覺察有積極地調整。
其次,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家長們最重要的也是引導積極聚焦、調整心理狀態。返校前幾天,不要再安排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開始調整生物鐘,按照上學時的節律安排作息和飲食。然后抽個時間,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已完成的事,去過哪些地方,有哪些成果等,做總結就是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長假結束了。“同時,還可以給予孩子一個假期結束、愉快開學的儀式,提供具體化鼓勵與支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積極期待,引導孩子在新學期細化目標,立刻行動,從積極的聚焦中找到信心、方法與動力,開啟高效學習。”劉論祥建議,用心的開學儀式、添補學習用具、聊學習目標計劃等都是增加儀式感的小妙招。
面對孩子的假期表現,即使家長不滿意,也要理智對待,不能盲目給孩子加壓,要鼓勵孩子緊抓當下、積蓄力量。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楊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