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記者來到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街道走馬村,看到昔日堆放建筑垃圾的棄土場變成長滿玉米、大豆的耕地。走馬村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杜詠佼介紹:“除了這240余畝外,棄土場跟文峰村那一片撂荒地相連,總共是1000畝,是全縣3個千畝撂荒地整治現場之一。”
營山縣到今年要消除95%以上的撂荒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今年,該縣計劃種植糧油作物92.3萬畝、實現總產35.4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9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8.9萬畝、大豆種植面積6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2萬畝,播種面積和總產均比上年有增長。
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同時,營山還努力提高土地生產效益,積極引進國內大型龍頭企業和高科技企業,通過引進中化現代農業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現代農業”)等大型龍頭企業,努力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全力提升營山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現業主發展與農民增收“雙贏”。
加大撂荒地整治,確保糧食增產
在小橋鎮白巖村,又是一個千畝撂荒地整治現場。記者看到,10余臺大型機械忙碌著,有的在對坡地進行梯田改造,有的在荒蕪的田塊里挖掘雜樹與灌木,有的在開溝挖渠,完善水利設施。寬4米、長600余米的產業道已修建完成,機械可直接開進田。
營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何天偉在現場指揮,他告訴記者,即將完工的這1000畝撂荒地,是按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來整治的,整治完后40%的地里種水稻,60%的地里全部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秋季所有田地種油菜,油菜收割后再種水稻。
營山縣去年共完成4.7萬畝撂荒地整治,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較上年增加2.03萬畝、1.35萬噸。今年,該縣已建立治理撂荒地臺賬51591畝。去年,營山縣配套近2000萬元推動撂荒地整治,已落實950余萬元,剩余部分將在相關作物種植面積驗收后兌現。今年,該縣將按照260-500元/畝的標準進行撂荒地治理資金補貼。
“撂荒地整治出來后,要確保100%進行復耕復種,我們采取這幾個步驟。”何天偉說,“首先滿足土地原承包經營戶,如果農民不愿意種,鼓勵親友或同村人代耕代種,如果沒有人愿意代耕代種,面積大的鼓勵引進業主適度規模耕種,如果沒有業主愿意來承接,那么村集體必須進行兜底。白巖村這1000畝將由村集體的經濟資產管理公司來經營。”
除了3個千畝撂荒地整治現場,營山還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完成100畝撂荒地整治示范現場。而且,大多數撂荒地按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來整治。營山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40余萬畝,該縣計劃從今年起,用4年時間完成40余萬畝糧食安全產業帶,分別為20萬畝稻油輪作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10萬畝玉豆間(套)作和玉麥輪作生產基地。
引進企業帶動,做強糧油園區
在駱市鎮新華村,300畝撂荒地連同其他成片耕地共2000余畝流轉給中化現代農業。在今年水稻插秧季,農民忙碌著從旱育秧、水育秧田塊里端起一盤盤秧苗,輸送到插秧機上,隨著機器向前開進,碧綠的秧苗整齊地插進水田里。
在東升鎮朝陽村,中化現代農業在這里流轉了400余畝地,實施稻油輪作。油菜剛剛機收完畢,秸稈當場被機器粉碎,在田里翻耕成了肥料。一座智能化育秧大棚,育好的秧苗在田里耕作完畢后,就迅速進行機插秧。產業道旁栽的油葵,正在孕育花朵。
“兩村都在營山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范圍內。”營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建勛說,“園區總規劃面積13.4萬畝,耕地面積8.4萬畝,我們力爭2025年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
園區目前已成功引進中化現代農業建設訂單生產基地1萬畝;引進四川眾橫卓研公司在朝陽村建設雙實教育基地;引進南充營漁水產建設智能化魚苗孵化中心,發展“稻-魚”循環立體種養;引進四川臻信集團建設糧油產業園,已建成糧油及農產品交易區和生產倉儲區;引進川酒集團,建設白酒生產企業,帶動營山白酒全產業鏈發展。
同時,堅持“大園區+小業主”經營模式,由營山縣農投公司統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統一品種選育、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加工銷售的“五統一”管理,由業主與公司簽訂合同,流轉基礎設施完善的產業基地,按照公司統一運營模式進行自主經營。
根據縣政府與中化現代農業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化現代農業將在營山建設農事技術服務中心。建設糧油檢測中心、現代農業數字化指揮中心、建設技術服務中心平臺,打造集中連片示范農場100畝,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建設5000畝中化標準化品質訂單生產基地,建設1000畝中國優質糧油制種基地等。
實施立體循環種養,促稻魚“雙贏”
在清水鄉清水湖社區,一種全新的稻魚立體循環種養模式讓人耳目一新。高密度“池塘精養+稻田種養”,使得農田單位產出大大提升。一口精養池搭配一定面積稻田,池中水與稻田水不間斷地循環,池中魚類糞污被稻田種養自然凈化,最終實現稻漁雙贏,產值翻幾番。
南充營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營漁水產”)負責人儀春彥說,清水湖社區這個基地是他們公司的核心基地之一,共有29口精養魚池,每口池子容量為4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養殖30-40斤魚算,每口池子產魚量1.2萬斤以上,且養殖的主要是加州鱸魚、翹嘴紅鮊、娃娃魚、甲魚等。
“我們利用生物捕捉盤進行雙路底排污,通過每口池子的豎流器使魚類糞便分離,接著統一排入尾水池或稻田進行處理,然后從凈水池或稻田抽水到魚池,實現循環。”儀春彥說,“尾水池中,可以養殖花白鰱、種植水草,稻田中可直接利用水稻和田中養殖消納。”
據悉,營漁水產目前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四川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地、省水產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公司擁有13項專利技術,2項省科技成果,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營山縣正在清水、新店、回龍、東升等鄉鎮打造以營漁水產等為龍頭的營山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共建成高標準水產養殖示范基地5000余畝,其中“池塘精養+稻田種養”立體循環模式約2500余畝,純稻田種養模式約占2500余畝。
2019年來,營漁水產與回龍鎮聯盟村、新店鎮千坵村、清水鄉紅巖村等簽訂水產養殖入股協議,每個村入股20萬元,公司負責這11個村的漁業規劃、設計、技術培訓、魚種提供、成魚銷售,利用該村的池塘、稻田進行綜合種養,每年共可增加收入150余萬元,再對村集體、貧困戶、非貧困戶按4∶3∶3比例進行二次分配,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保證了群眾持續增收。
(記者 李傳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