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中考的“指揮棒”要變了?廣東:參考高考命題方式推進全省統一命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2月15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今年將深化考試評價改革,加快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要進一步加強“雙減”背景下中考命題的研究工作,切實提高命題質量,確保依標命題、難易適度、教考銜接。為何要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是否能有效落實“雙減”?家長對此反映如何?廣東是否已在推進相關工作?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

            統一命題將促進落實“雙減”政策

            呂玉剛在會上透露,今年教育部將專門召開一次推進中考命題工作的會議,重點就是部署進一步提高中考命題質量。要推動落實幼兒園、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切實發揮質量評價的導向作用。“去年,我們花了很大的氣力對整個基礎教育的質量評價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我們要把這三個指南落實好,切實發揮好指南的引領作用,構建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吳宏超分析稱,實行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將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門了解全省范圍內教育發展的短板和不平衡性,有利于對全省教育資源、教學教研工作進行改進指導。

            “通過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可以促進準確貫徹國家課程標準,促進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廣東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原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吳惟粵表示,中考對于學生以及家長的壓力和負擔并不亞于高考,如果由省以下行政區域組織命題,難免以本地區“高考任務”為目標,往往容易拔高義務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

            此外,吳惟粵認為,不少地區不具備命題的學術力量而保證不了試卷質量,實際上大多數地區嘗試過自主命題后也感到力不從心并主動委托省教育考試機構命題。“由省統一命題,可以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強調基礎性、公平性和普及性,真實反映學生義務教育學科學習及其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給義務教育以良好的教學導向,從而有效落實‘雙減’。”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也認為,本次命題改革可以解決各地區命題質量參差不齊、成本較大的問題,“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與推進高考全國統一命題一樣,都是要提高命題的質量,以及有利于對整個地區的基礎教育的質量進行評估”。

            廣東推進中考統一命題將充分考慮區域差異

            2月17日,記者通過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目前廣東只有廣州、深圳是自主命題,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正在參考高考命題方式,借鑒全國各地經驗,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的工作,“中考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命題難度更大,統一命題也將充分考慮到不同區域的差異特點等因素”。

            “我十分贊成中考全省統一命題,因為高考就是全省一套題。”家長黃先生說,此前從中考一直到高考前的市一、二模的考試,都是廣州市學生之間在比拼,自己孩子與省內其他高考生的成績對比如何是“心里沒底”的,如果中考就開始有一個全省統一的命題和成績排名,這將對學生掌握學習水平、正確認識自己、提前進入角色有所幫助。

            家長何女士則表示,高中三年變數很大,中考排名對高考沒有參考價值,且廣東省一直都有中考統一命題,同時也允許地方自主命題,這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地方教育差異很大,如三四線和一線城市統一命題,需要考慮如何消除不利影響。”

            熊丙奇指出,實行統一命題后,恰恰要避免各地區盲目比較錄取分數高低,把學生分數作為評價基礎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這樣將背離評價改革的初衷,因此也要繼續破除“唯分數論”,進行錄取改革。

            吳宏超告訴記者,廣東是人口大省,流動人口較多,學生流動較頻繁,如推進全省統一中考可打破學習壁壘,減少流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障礙,減少因為各地市中考相關政策不一樣而影響到孩子發展的狀況,也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將來的全省統一中考會使命題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可以減輕地方的教育壓力。最后就是誰能夠真正落實國家的質量評價指南,誰就可以在中考或高考中獲得優勢。”

            對學校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

            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將對學校、教師、學生提出哪些新要求?吳宏超提出,“三個指南”是國家出臺的3份重量級的綱領性文件,明晰從哪些維度評價學校、學生的發展質量,統一命題中考將以國家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為依據,堅決不超綱,不出偏題、怪題,且更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吳宏超說,“評價方式發生改變會對學校有一定的挑戰,也對省內很多地方帶來重要的指導價值,我們可通過一些情境式的命題去考察學生背后的綜合素質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靠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學校和地方要根據新的指南,重新規范辦學行為,要改變過去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教育發展成績的現象。”

            吳宏超認為,如何在有限時間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即雙減政策里的“提質增效”,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換一種教學方式,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怎樣促進學生的發展成長、促進課堂教學形態的變化,并通過培訓、跨區域交流來提高教學教研質量。

            吳惟粵表示,中考包含了招生方案、評價方式、考試科目、試題內容及題型、題量等,命題作為其中一環可決定試題考什么、怎樣考,從而對初中教學有著直接影響。由省統一命題,可以更加有效地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給義務教育教學以健康、良好的教學導向,并更加準確地反映義務教育的教學水平。“貫徹省統一命題的政策后,將要求學校更加扎實落實課程標準、用好教材,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知識整合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強調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然而,吳惟粵也指出,要完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有效促進落實“雙減”,還需通過高中招生綜合改革,進一步落實優質高中學位分配到初中學校、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逐步減少中考科目,而不能完全指望“省統一命題”。

            熊丙奇也指出,省級統一命題并不影響各個地級市分別錄取的格局,也并不能減輕學生的高考中考壓力,推進減輕學生負擔要改革中考的錄取機制體系,其中包括在統一的評價中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此外,對于部分家長由此產生的升學焦慮,吳宏超提醒,“各地市中考錄取的指標名額不會因此發生變化,名額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的是考試的形式和內容。”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