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吉林市疫情防控形勢空前嚴峻,吉林市民政局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擔當意識,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社會救助的時效性,積極應對由于疫情管控給困難群眾帶來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切實增強困難群眾的安全感。
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社會救助工作順利有序開展,吉林市民政局啟動部門聯動機制,全面提升主動救助工作能力。一方面積極協調住建、醫療保障、殘聯、人社、工會等部門,加快推進易致貧返貧數據交換匯集,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系統監測預警功能開發,通過數據監測篩查和發布預警信息,主動發現剛性支出較大的困難群眾,積極應對,并及時對其實施相應救助,切實轉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本輪疫情以來,主動發現困難群眾30余人,鄉鎮(街道)通過預警信息,分別給予了支出型和急難型臨時救助,線上支付救助金1.8萬元;市住建局供熱辦交換供熱費減免數據信息后,通過數據監測,預警信息顯示有1.92萬戶救助對象在供熱費減免期內未享受供熱費減免,為緩解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生活壓力,立即啟動了急難型臨時救助,按每戶350元標準,一次性發放臨時補貼670萬元。
為確保疫情期間社會救助制度能夠精準實施,吉林市民政局成立了疫情防控社會救助工作服務專班,通過“吉林市社會救助公眾服務微信小程序”“吉林市社會救助事業局3765人企業微信”和“963961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等,24小時全時保障救助申請、業務指導、受理咨詢和資金發放等網絡線上服務渠道暢通。同時,進一步加大區鄉兩級社會救助經辦機構督導力度,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和信息日報告制度,網絡線上指導村(社區)對轄區重病患者、殘疾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獨居困境老人兒童等重點對象進行全面排查,重點布控,密切關注其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做到社會救助服務“村(居)不漏戶、戶不漏人”。
為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在疫情突情況下“全覆蓋、兜底線、救急難”的積極作用,吉林市民政局本著“特殊時期,特定條件”特事特辦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線上”申請流程,簡化急難型臨時救助申辦程序,對“生活陷入困境依靠自身能力無法自救”的,執行“先行救助,后補手續”,并依托吉林市社會救助“一網通辦”系統,做到“救助線上隨時申請,資金線上即時發放”,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凡困必幫、有難必救”。疫情以來,已經對遭遇火災和突發重病等受困群眾發放救助金1萬余元。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對象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在停工停產等的特定條件下,吉林市民政局主動擔當,為確保3月份救助金順利發放,克服困難和壓力,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籌措資金,組織協調7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采取網銀線上和柜面線下等方式,3月10日,為全市3萬余戶社會救助家庭及時足額發放了救助金2644萬元,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疫情期間的基本生活。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郭雍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