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優秀校長離城赴鄉 “領頭雁”帶動鄉村教育發展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鄉村教育的大力投入,農村地區辦學硬件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但優秀教育管理者、優秀骨干教師的“軟件”匱乏卻日益凸顯,優秀教師留不住,教學水平上不去,成為縣域尤其是鄉村教育的最大“瓶頸”。近年來,安徽師范大學積極創新教育發展模式,依托改制后的安徽師大教育發展集團,實現全員聘用,打通人、財、物的機制障礙,堅持社會效益優先,推動優質公辦教育資源下沉,助力基層教育事業發展,為鄉村教育振興探索出一條值得借鑒推廣的路子。

            一批優秀校長離城赴鄉,“領頭雁”示范引領作用初現

            2020年8月,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劉和海以執行校長的身份出現在了安徽省長豐縣下塘初級中學。與他一同“履新”的還有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特級教師胡國杰,合肥168中學創始人之一、副校長李善信,正高級教師、合肥市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寧毓鵬……他們離開城市,前往偏遠縣域一線開始新的教學歷程。

            兩年來,這些鄉村學校取得了可喜的變化:曾經是全市綜合排名倒數第一的桐城市碧峰小學,在2022年全市優質課評比中拿回了5個學科的一等獎;曾經是家長繞著走,教師不敢自報家門的肥西二中,如今成了家長爭相報名的“香餑餑”;地處鄉鎮的安慶市宿松縣復興中學在2021年高考中第一次有學子考上清華大學;合肥市長豐縣下塘初級中學一年拿下國家、省、市5個課題,一舉創造了建校以來的課研歷史……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改變,正在安徽師大托管的學校里不斷發生。

            鄉村學校被重新“激活”,“惡性循環”被逆轉

            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初級中學(現名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下塘實驗學校初中部)受城鎮化發展影響,多年來硬件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艱苦,學生人數從高峰時的2000多人逐漸流失到兩年前的200多人,優秀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大量離開,留守教師年齡結構老化,且普遍沒有工作積極性。

            為改變這一現狀,安徽師大教育發展集團派駐夏祥友、劉和海、楊守峰管理團隊和學校原有班子共同商定辦法——首先通過集體備課、形成校本課程,為教師集體減負;其次,通過落實雙周教育論壇,寫好反思論文,服務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劉和海發揮自身課研資源優勢,帶領教師結合教學工作,將反思論文申報成課題,每個課題帶動兩三位教師參與,2021年,下塘學校共有十余位教師參與研究,順利完成1項國家級項目子課題、1個省級、3個市級總共5個課題項目的研究。這對于一個薄弱的鄉村學校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通過教學與課研相互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精神面貌大為改觀。像下塘學校一樣,安徽師范大學托管的其他學校也采取同樣措施,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縣課題,兩年來已獲立項27個。

            桐城市碧峰學校雖位于城區,但教學質量一直不高,在全市排名墊底。胡國杰到校擔任校長后,創設形式多樣的跨年級、分學科或跨學科的教師與優秀教師對話、教育漫談、師帶徒,實施“青藍結對”工程、“1+3”黨群結對模式,形成三級名師引領(校級骨干、市級名師、高校專家),壯大學校學科骨干、市骨干教師、市學科帶頭人層級的教師隊伍,建設優秀教師群體。

            通過一個學年的努力,碧峰學校發生了巨大轉變,形成了健全有效的新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培養機制,創造了從全市綜合考核倒數第一,到全市優質課評比5個學科全部斬獲一等獎的佳績,培養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

            為加強托管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安徽師范大學專門出臺政策文件,支持托管附屬學校教師到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中學總部以及中國科大附中、合肥168中學、合肥師范附小等知名學校進行掛職學習。此外,安徽師大教育發展集團還利用寒暑假舉辦學校骨干團隊綜合素養提升班,讓薄弱學校的骨干力量系統學習現代教育管理辦法,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走出去,請進來”,集團專門設立100萬元的名師講壇基金和名校結對共建基金,讓名師走進各學校開展教學教研交流活動,目前已經邀請72人次到全省各地開展名師講壇活動。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滿意度明顯提升

            安徽師范大學把“辦人民身邊的滿意學校”作為幫扶托管的目標,經過兩年來的努力實踐,一大批教師有了新動力,一批優秀學子茁壯成長,一大批學校也贏得了家長和社會口碑。國家“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各托管學校精準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科學安排課后服務工作,大力抓好素質教育。在各地舉辦的豐富多彩的學生競賽活動中,獲得縣級三等獎以上的學生達590多人次,其中市級三等獎以上超過100人次。

            兩年辦學成果凸顯。在校長們的精心設計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優質學校得到了老百姓的稱贊,附屬蕭縣綠城學校、鳳城小學、含山縣實驗小學先后獲得了市、縣級綠色學校稱號;附屬廬江三中在全縣綜合考評中獲得了優秀等次,并獲得了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附屬蕭縣鳳城小學還獲得了全國名校聯盟示范校、全國陶行知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學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以及宿州市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學校等殊榮。

            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的下沉“返鄉”,一所所鄉村學校被激活,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越來越多孩子回到家門口上學。蕭縣綠城學校(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自2020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吸引了1910名孩子前來就讀,一年后,該校在校生已經超過3000人;利辛縣錦繡路初中2021年秋季,新增入學的學生超過1700人;肥西二中2021年秋季初一新生報名人數超過800人……家長的信賴、孩子的笑臉、人民的滿意——這些學校的變化正成為一幅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和諧畫卷。

            (記者 楊丹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地區辦學硬件基礎設施 鄉村教育振興 基層教育事業 教學質量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