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焦點速遞!廣東:今年內將增加近1.5萬名社工,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點)100%覆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資料圖】

            圖/周曉露

            8月30日,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聶元松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針對養老、社會救助、廣東社工“雙百工程”等民生關切話題進行發布和回應。

            “民聲熱線”現場

            探索多樣化、定制化、個性化養老服務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東省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56.51萬,占比12.35%。根據《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預計,到2030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將突破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聶元松介紹,近年來,廣東省大力發展老齡事業,積極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多維度向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具體而言,機構養老方面,目前全省有養老機構1896家,機構床位24.6萬張,其中一半屬于護理型床位,入住了8.5萬名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方面,廣東省積極推進嵌入式養老機構和綜合養老中心建設,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全托、日托、助餐、助浴等優質養老服務。

            目前,全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超過2.3萬個,總體覆蓋率達到68.5%,基本形成了“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聶元松

            針對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聶元松指出,“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將不斷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床位,讓老人有更好的居家環境,同時依托嵌入式養老中心,為他們提供高質量、高品質的上門服務。

            此外,廣東省還大力引進社會資本,由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機構、投入養老服務行業,提供更多適老服務供給。“比如,近兩年我們先后與東北三省、江西、廣西、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十多個省份簽訂了旅居養老的框架協議,以探索旅居養老新業態。我們還攜手香港、澳門共同探索灣區養老的新模式,共同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定制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他說。

            今年底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點)100%覆蓋

            現場連線環節,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內,社工小愛向觀眾演示了廣東省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以前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是‘人找政策’,而現在通過‘大數據+雙百社工’,逐步實現了‘政策找人’的轉變。”小愛說。

            據悉,去年底,省民政廳出臺《廣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實施方案》,并建成廣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依托該平臺的預警功能,結合教育、人社等部門反饋的信息,雙百社工能夠及時與需要被救助的對象取得聯系。

            小愛介紹,雙百社工還“用腳畫地圖”一一入戶走訪困難群眾,主動了解他們的訴求。目前,他們已為38戶群眾申請了低保,為40戶家庭申請了低保邊緣戶。

            聶元松介紹,廣東省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自2021年7月上線,到目前已納入12個部門、18類困難群體,監測對象涵蓋404萬低收入人口。“近年來,我們利用這個平臺建立了線上監測預警以及線下入戶排查核實的措施。自上線以來,我們發現了2.7萬余條線索,其中已核實2.2萬余條,630余人被納入低保及相應救助。”

            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處長駱澤銘表示,廣東社工“雙百工程”自2020年11月啟動,截至去年底,已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100%全覆蓋,建成1629個鄉鎮(街道)社工站、6290個村(居)社工點,1.4萬名社工為40余萬戶、90余萬名困難群眾建立了服務檔案,聯系服務群眾1390萬人次,協助1.8萬多名群眾享受了應有的福利政策。

            此外,“雙百”社工還發展村(居)民志愿者超過84萬人,培育社區社會組織2133個,鏈接社會慈善資源1.6億元,協同解決社區事務2萬多項。

            “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全省雙百社工招聘工作,預計今年底全省將增加近1.5萬名社工,社工總數達到近3萬名,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駱澤銘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社會工作 積極推進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